1.5 哲学如何影响人们的决定?

  • A+
所属分类:哲学

1.5 哲学如何影响人们的决定?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说利己可以促进社会财富最大化,但是在囚徒困境中为什么自利没有导致财富最大化,而是导致了博弈双方获得较差的结果呢?

我们以"囚徒困境"来分析利己对于博弈双方的影响,并且引入克己和慈善两种美德,来分析哲学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的。

囚徒困境: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如表1-1所示):

1-1 囚徒困境案例

1.5 哲学如何影响人们的决定?

若对方沉默、我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而被判刑2年情况的情况好。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刑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比合作低。这就是"困境"所在。

波士顿矩阵分析

当以波士顿矩阵进行分析时,甲与乙均有合作(1)和认罪(0)两种选择,从而组成四格的波士顿矩阵(如表1-2所示)。

1-2 囚徒困境的4种情况

1.5 哲学如何影响人们的决定?

在囚徒困境中,一个人的选择不仅影响自己的利益,也会影响对方的利益,而二者处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最终的结果却不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尔文•罗斯在《共享经济:市场设计及其应用》中写到:"配对在经济学术语中可以解释为,我们如何从生活中得到既是我们所选择的,同时也是选择我们的事物。"而博弈就是选择我们想要选择的,而不让对方选择他们想要选择的。在囚徒困境中,甲和乙均有4种选择,最好的是自己选择认罪,对方选择合作,自己被判0年,对方被判10年;第2种的是自己和对方均合作,每人被判0.5年;第3种是双方都认罪,均被判2年;最差的一种是自己合作,对方认罪,自己被判10年,对方释放(如表1-3所示)。

1-3 囚徒困境的四种配对

1.5 哲学如何影响人们的决定?

在博弈论中推理中,如果对方选择认罪时,自己选择合作会被判10年,而选择认罪会被判2年,所以在对方认罪的前提下,自己选择认罪是最好的策略。当对方选择合作时,如果自己选择合作,会被判0.5年,而选择认罪会被释放,所以在对方选择合作时,自己选择认罪是最好的策略。对方的推理相同,最后两人都选择了认罪,均被判两年。他们的选择没有达到系统的最优值,因为如果二者都选择合作,他们均被判0.5年,比2年少。

4个配对当中,第1种配对对自己是最有利的,但是对对方是最不利的。当自己选择认罪时,给对方的选择是合作或认罪,而认罪要比合作获得的利益多。这个配对是不稳定的,因为对方会因为自己选择认罪而选择认罪,所以第1种配对达不到自己认罪,对方合作的配对组合。在第1种配对中,不仅为自己选择了最大的利益,也为对方选择了最大的损失。

在第2种配对中,甲不仅为自己选择了合适的利益,也为对方选择了合适的利益。但是这种配对也是不稳定的,对于甲来说,如果对方选择了合作,而自己认罪,自己将获得更大的利益,从而达到第1种配对的状态。但是自己获得的利益是以对方更大的损失换来的,所以总的利益会减少。自己增加的利益为少被判刑2年,而对方的损失是多被判刑8年,自己的自利使两人的配对相比之前多被判刑6年。

3种配对中,双方都选择了认罪,任何单方面的改变,都不会使自己的境遇变得更好,是一个稳定的配对。如果一方选择合作,那么相应的给对方选择了更好的配对,对方将被释放,而自己的损失增加。在第3种配对中,单方面的改变会变为第1种或第4种配对,都是不稳定的配对。

4种配对中,自己选择了最大的损失,对方选择了最大的利益,在理智的情况之下,只有利他的精神会导致此种配对的发生。

在囚徒困境的假设中,博弈的双方都是理性利己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第2种配对则是二人博弈的结果。除了自利,还有两种美德影响着人类的选择。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论述了三种美德,分别为审慎(利己),合宜(克己)和慈善(利他),而三种美德分别为心理的自爱,同情和理性三种机能推荐给我们。如果博弈双方存在着一方的利他美德,那么第1种或者第4种配对就会发生,利他的一方以对方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自己选择了合作。而如果双方都是利他的话,第2种配对就会发生,均以对方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达到二人博弈的整体最优点。在存在利他美德的博弈中,第1种,第2种和第4种配对都是稳定的配对。如果博弈中存在克己的情感,即不伤害他人。当对方选择合作时,如果自己选择认罪,将会使对方遭受更大的损失,自己会选择合作;如果对方选择认罪,自己选择合作会使自己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自己也会选择认罪。如果双方都是克己的,那么第2种配对就是稳定的配对。如果一方是克己的,一方是利己的,那么第3种配对就是稳定的配对(如表1-4所示)。

1-4 自利,利己和利他情况下的稳定配对

1.5 哲学如何影响人们的决定?

在一个利己的环境中,很难达到个人利益和整体的利益最大化,而在克己或利他的环境中,就可以达到整体的利益和个人的最大化。在哲学部分我们论述过亚当•斯密的哲学。他在《国富论》中论述了自利可以使自己的利益增加,进而使整体的利益增加,而在《道德情操论》论述了审慎(利己),合宜(克己)和慈善(利他)这三种美德中,推崇克己这种美德。亚当•斯密的完整论述是在遵守克己原则下的利己行为,即不伤害他人的行为,既可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也可以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囚徒困境中,博弈二人都选择了坦白,得到了纳什均衡,但不是帕累托最优。二人都选择合作,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在博弈二人均是利己的假设前提下,只能得到纳什均衡这个次优解,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解。而在二人均是克己的假设下,可以得到帕累托最优这个稳定的解。这也证明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推崇克己,而不是自利对整个社会发展是更有利的。

现实中,如果人们都是极端利己的,那么他们就会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比如破坏环境、制造假冒伪劣的产品、偷窃,甚至于抢劫和杀人。而在一个克己的环境中,大家都是以正义作为决策的基本原则,在不伤害他人的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从而使得社会财富实现最大化。比如在社会中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环境中,大家就可以减少辨别真伪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大家就可以更加简单的交易,从而减少交易费用,促进社会财富最大化。

1.6 影响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论述在遵守正义基础上的自利可以促进整体的繁荣。而如果整个社会缺少正义则人类社会这个伟大的结构,一定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化成灰烬。亚当•斯密说:"正义则是撑起整座社会建筑的主要栋梁。如果它被移走了,则人类社会这个伟大的结构,这个无法测量的庞大结构,这个似乎是(如果允许我这么说)自然女神心里头一直特别宠爱挂念,想要在这世界里建造与维持的结构,一定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化成灰烬。……违背正义的事情必然倾向摧毁社会。"

利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没有利己,人类就不能生存。亚当•斯密说:"每个人,毫无疑问,都被自然女神推荐给他自己当作首先与主要的照顾对象;而由于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适合照顾自己,所以,他也实在很适合、很对、很应当以自己为首要的照顾对象。所以,每个人对凡是直接关系到他自己的事,兴趣都会比较强烈,而对关系到其他任何人的事,就比较没兴趣。"

所以人类社会的繁荣程度取决于人类在利己和克己(正义)之间所做的权衡。

埃尔温·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一书中写道:"对于单个动物来说,利己主义是优势,它可以保护发展该物种;但在任何集体中,它则是一个具有毁灭性的弊端。一种处于开始形成阶段的动物不限制利己主义将会消亡。像系统发育年代更久的动物蜜蜂、蚂蚁和白蚁,已完全抛弃了利己主义。但个人主义的下一个阶段,民族利己主义或简称民族主义仍在它们中大行其道。一个迷路走错蜂房的工蜂会毫不犹豫地被杀戮。"民族主义的极端表达形式就是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战争,而现在人类已经发明了足以毁灭整个人类的武器,一旦民族的自利行为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则将会终结人类发展了几千年的文明,甚至直接毁灭人类本身。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哪些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肯定用的是木棍和石块。"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