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派s和制陆权

  • A+

空间派s和制陆权

 

国际政治有三大工具:文明冲突,地缘政治和均势理论。文明冲突解决的是"我是谁",地缘政治解决的是"我在哪",均势理论解决的是"我该怎么办"(如图10-1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1 国际政治三大工具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解决的就是"我是谁"的问题,书中写道:"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人民和民族正试图回答人类可能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是谁?他们用人类曾经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传统方式来回答它,即提到对于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地缘政治解决的是"我在哪"的问题,地缘政治的代表性著作包括麦金德的《陆权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等。地缘政治根据我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分析国家的政治行为。均势理论解决的是"我该怎么办"的问题,均势理论很早就产生了,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中对均势理论有较深刻的论述。国家一般都追求稳定的政治环境,而均势理论的本质是负反馈模型,是趋于稳定的,所以这和国家追求稳定的目标相一致,也成了国际政治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掌握了这三大工具,国际政治中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分析得很清晰。国际政治的三大工具有点类似于哲学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

本节介绍地缘政治的经典书籍《陆权论》、《大棋局》和《边缘地带论》;《空间派和制脑权》中介绍《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负反馈和均势派》中介绍均势理论。

《陆权论》是世界十大兵书之一,其作者是英国地缘政治学鼻祖哈尔福德•麦金德。1904年,麦金德发表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创立了与海权相对应的陆权理论。他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称为"心脏地带",把欧、亚、非三大陆称为"世界岛",从而得到了著名的论断,

谁统治了东欧谁便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便控制了世界。

陆权论的本质是从中心向边缘地带扩张的战略,先占据最核心的地理位置,然后向周边进行扩张,最终控制整个世界(如图10-2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2 麦金德的陆权论

麦金德认识到世界越来越小,近代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已把大陆变成岛;大岛只有两个——一个就是所谓的世界岛,该岛包括欧、亚、非三洲;一个就是南、北美洲所组成的较小的岛,澳洲则是作为面对亚洲的前哨,大不列颠则是面对欧洲的前哨。

他看到,由于德国和俄国在欧洲大陆上所处的位置,如果两国联合起来,或者一国控制了另一国,就能统治世界。他懂得现代运输已把大陆缩成了岛。欧洲、亚洲和非洲并不构成三个而是构成一个大陆——"世界岛"。这个"世界岛"是世界力量的真正重心,西半球只不过是面积较小、人力较少和天然资源较差的一个岛而已。"世界岛"的"心脏地带"是中欧和东欧。先控制东欧,然后向外扩张控制心脏地带,然后控制世界岛,最后控制整个世界(如图10-3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3 陆权论的扩张步骤

二战时德国深受卡尔•豪斯霍费尔的生存空间理论的影响,而豪斯霍费尔被认为是希特勒背后的人,他的生存空间理论指导了二战的德国战略选择。豪斯霍费尔认为国家是个可生长和灭亡的有机体,强者可以像自然界那样获取自己成长的土地和资源,一些人口少地方广大的国家没有单独生存的权利,比如东欧和波罗的海的一些小国。他深受英国地缘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影响,认为控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就是可以控制世界,为了控制这一地带,必须和日本结盟,控制苏联和中国,至于方式,拉拢、结盟或者进行殖民合并甚至征服都行。

美国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就是基于麦金德的陆权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大洋洲这7大洲中,布热津斯基也认为欧亚大陆最重要,控制了欧亚大陆就能控制世界。国际政治有三大分析工具,分别是文明冲突、地缘政治和均势理论,文明冲突解决的是我是谁的问题,地缘政治解决的是我在哪的问题,而均势理论解决的是我该怎么办的问题。《大棋局》的目的就是防止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或者联盟来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大棋局》将欧亚大陆看成一盘棋,这盘棋分成了中部、西部、南部和中部四个部分。棋盘上有五个地缘战略棋手和地缘政治支轴国家,这十个国家对于欧亚大陆这盘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十个国家也是美国想要赢得欧亚控制权的主要着力点。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是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国境之外运用力量或影响去改变现有地缘政治状况以至影响美国的利益的国家。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机,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简单地说,地缘战略棋手就是有实力和目标的国家,英国和日本也是有实力的国家,但是二者在地缘上没有什么大目标,所以不能算为棋手。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就是地缘位置重要并且实力弱的国家。五个地缘战略棋手分别是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五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是乌克兰、阿塞拜疆、土耳其、伊朗和韩国(如图10-4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4 欧亚大棋局

《大棋局》给出了对于欧亚大陆的主要战略,在中部压缩俄罗斯的范围;在南部保持各国均势,不被大国控制;在东部维持美中日三角,保持东部均衡。书中写道:"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棋盘的中间地带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南部地区不被某一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的基地。"因为西部主要是西方国家,和美国是同一个阵营的,所以战略就是支持其扩张。核心就是增加自己的实力,防止对手联盟。

《大棋局》使用了地缘政治和均势理论两种分析工具,我们来梳理一下它的逻辑。均势理论包括五种手段,分别是分而治之、补偿政策、军备、联盟和权力均衡的"掌控者",这五种手段是减少或者增加力量的方式。分而治之是使对手处于分裂状态,这是减少对手的力量;补偿政策是一国因为实力增加而可能打破平衡,对手也增加了实力就维持了平衡,这是增加对立两方的力量;军备指的是增加一方的力量,而军备竞赛是增加两方的力量;联盟是通过和其他国家联盟来增加自己的力量;权利的平衡手是通过增加弱者的力量来维持平衡。《大棋局》主要使用了分而治之、联盟和权利的平衡手三种手段。美国是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但是和欧亚整体比起来,实力还是和欧亚大陆相差很远,所以将欧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很难进行,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所以要分而治之,布热津斯基将欧亚大陆分成中部、西部、南部和东部四部分,每一部分采取不同的策略,而这四部分中的这些国家还可以再进行分而治之,这样就减少了这些地区的整体实力。西部有法国和德国两个棋手和乌克兰一个支轴国家,西部是欧盟和北约的大本营,和美国属于同一阵营,所以美国采取的战略是联盟,并且要推进欧盟和北约的扩张来增加自己的实力。欧盟和北约是美国的两条腿,一文一武,任何一条腿出现问题,美国的控制力都会大大下降。欧盟通过文化和价值观能来吸引其他国家的加入来增加实力;北约通过安全保护来吸引其他国家,通过武力来驱逐对手。乌克兰是苏联解体的15国之一,它地处西部和中部之间,是西方和俄罗斯的角力场,一旦乌克兰被西化,那么俄罗斯的控制范围就会缩小,其他苏联国家也可能仿效乌克兰。中部地区有俄罗斯一个棋手,俄罗斯有实力,并且有着帝国野心,所以布热津斯基认为对于俄罗斯的战略是压缩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这主要需要通过欧盟和北约的双管齐下。在南部有阿塞拜疆、土耳其和伊朗三个支轴国家,没有棋手国家,所以这部分没有实力足够强大的国家,而美国的政策就是防止其他强大国家进入来控制这个地区,使用权利平衡手的方式,保持这一个地区实力的均衡。阿塞拜疆处于伊朗和俄罗斯之间,自身资源丰富,是装满了里海盆地和中亚财富的大瓶的瓶塞,一旦阿塞拜疆被俄罗斯控制,中亚各国就没有的真正的独立可言。土耳其控制着黑海到地中海的通道,起着抗衡俄罗斯和削弱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的影响,他还是北约成员国,是北约南部支撑点。伊朗控制着波斯湾东海岸,敌视美国,所以会对美国产生威胁。南部和东部地区之间有印度这个棋手国家,印度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影响,结盟的可能性较小。东部有棋手国家中国和支轴国家韩国。由于韩朝统一问题,韩国成了影响中国的支轴国家。在东部,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的战略是维持中美日三国三角,从而保持东部的均衡。美国的重点是防止这些大国之间结盟,从而有实力和美国进行对抗。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说,他有大国梦想,布热津斯基给美国的战略是压缩俄罗斯的控制范围,而俄罗斯可以通过结盟来增加实力,从而对抗这种压缩。比如俄罗斯同中国和伊朗结盟,这样相当于最强的陆权国家联合,来对抗海权国家的美国。这个联合中,中国控制了东亚,俄罗斯控制了北亚,伊朗影响着南亚,而中亚被俄罗斯、伊朗和中国包围,也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如果俄中伊这个可能的联盟中再增加巴基斯坦,然后伊朗和俄罗斯从两个方向控制阿塞拜疆的话,那么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加上阿富汗就完全被包围了,这些国家就更容易被控制,以上所说的各种结盟只是一种,不代表现实情况。布热津斯基也想到了联盟带来的危害,他认为中俄不会长期全面结盟,书中写道:"19974月,中俄两国一起谴责'霸权主义',并宣称北约的扩大是'不能允许的'。然而,中国不可能认真考虑同俄罗斯结成长期、全面的联盟来对付美国,因为那会导致美日联盟的深化和扩大。中国希望美日联盟慢慢地淡化。同俄罗斯结盟还会使中国与极其重要的现代技术和资金来源隔绝。正如中俄关系那样,即使继续保持与巴基斯坦及缅甸密切的军事合作,中国也应避免同印度发生直接冲突。这种做法符合中国的利益。如果实施一种公开的敌视政策,将带来消极后果,不仅会使中国在战术上与俄罗斯妥协的权宜之计更为复杂化,而且会把印度推向与美国建立更为合作的关系。鉴于印度针对现存的全球'霸主'也暗中怀有某种反西方意向,减少中印之间的紧张也是符合中国更为广泛的地缘战略的重点。"

欧亚大棋局的四个分区也可以使用文明冲突来解释,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将欧亚大陆分为六种文明,包括东正教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日本文明,其中《大棋局》中的中部基本上和东正教文明重合,西部和西方文明重合,南部和伊斯兰文明重合,东部和中华文明重合。南部和东部之间的地区属于印度文明,而日本属于日本文明。在分析各国的综合分析中,可以分析历史、实力、民族、目标、文明、内部矛盾、外部矛盾、联盟者、地缘位置等多种因素,在综合分析了这些因素之后,这个国家的未来趋势就容易预测了。比如日本和俄罗斯有着北方四岛的历史争端不可调和,这也就决定了日本和俄罗斯联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乌克兰主要是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而乌克兰又与俄罗斯接壤,以前同属于苏联,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敌对关系,就可能导致乌克兰内部乌克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冲突,从而使得俄罗斯族有动力脱离乌克兰而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学说。他认为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斯皮克曼指出:只要以边缘包围中心,便可以瓦解中心。边缘地带理论可以概括为:

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

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质的地区;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

谁就能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谁就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超强有力的挑战者。

陆权论是由内向外的扩张,而边缘地带理论是由外向内扩张(如图10-5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5 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扩张

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是根据边缘地带理论,包围并瓦解了苏联。美国在中国周围扶植盟友,战略包围中国,也是以边缘地带理论为指导原则。《边缘地带论》写道:"中国将毫无疑问地成为远东地区的统治性强权,前提是它能够达成真正的统一并且日本的军事力量被彻底摧毁。而能够平衡中国大陆强权的只有北部的俄罗斯。如果西方各大强权还想在这一地区保持影响力,它们就必须为自己的海上力量寻求岛屿基地。"
斯皮克曼对美国的国家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主张二战中不要完全消灭日本,用以平衡中国的影响;不要灭亡德国,用以平衡苏联的影响,事后的进展果然如此。美国在中国附近海域寻求岛屿,比如第一岛链,就是为了平衡中国的影响。台湾岛处于第一岛链的重要位置,一旦台湾回归,第一岛链就不攻自破了,所以台湾对于中国和美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图10-6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6 第一岛链

陆权论和边缘地带理论各有什么优缺点呢?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陆权论是内线作战理论,也就是离心作战,而边缘地带理论是包围理论,也就是向心作战,《战争论》对于内线作战和包围理论有着详细的论述。向心运动,即包围形式有三种利益和两种不利。三种利益包括多面进攻、命中率增加和切断敌人退路。两种不利包括集中兵力速度慢和信息传达被削弱。《战争论》写道:"使用兵力时采取包围形式有一个特点:它不仅能够增加双方同时使用的兵力总数,而且使我方有可能比敌人投入更多的兵力。包围开式的第二个利益是,子弹的命中率只要能够增加1倍,那么集中射击的效果就大为提高。第三个利益是能够切断敌人的退路。但是,包围形式也有一种特殊的不利,这就是包围时兵力分散在较大的空间中,因此它的作用从两方面受到了削弱。包围者用于通过一定空间的时间不能再用于战斗了。这时,包围者所进行的一切不是恰好垂直于敌人战线的运动,比被包围者所通过的空间大,因为被包围者或多或少地是在他的小圆的半径上运动,而包围者是在大圆的圆周上运动,这就有很大的差别。整体的统一性也会由于传递情报和命令需要经过的空间较大而受到削弱。"

离心运动,即被包围有两种利益,包括兵力集中和内线运动。《战争论》写道:"可是军队在离心运动时,相应地有什么优点呢?显然是军队集结在一起和在内线运动这两点。"

包围战略适用于强者,因为强者才能负担得起将自己的兵力分散,也就是边缘地带理论适用于强者。被包围战略适用于弱者,因为它没有能力来分散自己的力量,也就是陆权论适用于弱者。陆权论强调首先抢夺核心地带,而核心地带具有重大利益,必然引起各国的强烈反对,所以以陆权论为战略的占领都是爆发大规模的激烈战争,因为抢夺核心利益就是鲸吞。而边缘地带理论是从边缘逐渐向核心渗透,每一次抢夺的利益都不是重大的,都不太值为这点利益进行大规模战斗,边缘地带理论是一种蚕食战略。

边缘地带理论是一种包围理论,包围理论有三种利益,包括多面进攻、命中率增加和切断敌人退路。被包围的国家几乎无法改变多面进攻,命中率增加这两点,但是在和平时期,切断敌人退路或者交通线这一条是可以改善的,比如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连接道路,就能有效降低被切断退路的风险。

制陆权是目标,而获得制陆权需要军队和武器这些手段,从广义动能定理的角度说,就是这些军事力量在陆地上的积累效应,称为制陆权。一战时持枪冲锋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战争主要是基于武器性能的战争,那么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陆军的武器装备。陆军的武器主要包括:坦克、装甲侦察车、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火炮、反坦克导弹、高炮、防空导弹、直升机、两栖舰艇等等。其中坦克是陆战的主要武器,坦克也因为集火力,装甲和运动于一身,被称为陆战之王。世界上有多种坦克,如何才能量化坦克的性能,将坦克按照性能进行排名呢?坦克的性能主要体现在火力、防护、机动和信息化四方面,量化的方法是分别对坦克的这四个方面进行评分,然后加权相加,就会得到总分数,分数越高,则代表综合性能越好。同一种坦克由于评分标准有差别,导致在不同的排行榜上位置不同,但是美国的M1A2坦克、德国的豹2A6坦克和中国的99A坦克基本上都排在前三名。

M1A2坦克拥有强大的燃气轮机所带来的澎湃动力,贫铀装甲下厚实的防护力,以及创新的穿甲弹技术,让这款经典坦克在各大性能指标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M1A2的最高速度是66千米/小时,主炮是一门人工装填炮弹的120毫米XM256式滑膛加农榴弹炮。众多优点使得这款坦克脱颖而出,称为美国陆军的主战坦克(如图10-7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7 美国的M1A2坦克

德国的豹2A6坦克拥有强劲的动力,严密的防护,凶悍的火力,精良的火控。它的最大速度72千米/小时,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1门,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车体和炮塔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配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如图10-8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8 德国的豹2A6坦克

中国的99A坦克,是中国在前型99式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一种火力、防护、机动、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坦克。99A坦克是我军最先进且完全信息化的主战坦克,目标就定位为主要用于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该坦克最大速75千米/小时,配备的125毫米主炮,在性能上有极大的提升。不但威力强大、精度高,而且威力更强大,密集度更高。99A坦克在各项性能上都达到了世界的顶尖水平(如图10-9所示)

空间派s和制陆权

10-9 中国的99A坦克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