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 A+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地形》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十篇,主要论述了六地和六败,地形是用兵辅助力量,得到地利更容易获胜。全篇分为五章。第一章讲通、挂、支、隘、险和远六种地形以及应对策略。第二章讲走、弛、陷、崩、乱和北这六败。第三章讲地形是用兵的辅助力量,得到地利更容易获胜,应对于第一章。第四章讲爱兵如子使其可用,对应于第二章。第五章知己知彼知天地,然后可以获胜,是全篇的总结(如图4-91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1 《地形》篇的主要原则

4.1.11.1 六地及其策略

第一章讲通、挂、支、隘、险和远六种地形以及应对策略。

【原文】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作通;在通形地域,应抢先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可以前进,不易返回的地域叫作挂;在挂形地域,敌军如无防备,就要突然出击战胜它;如果敌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凡是我出击不利,敌出击也不利的地方,叫作支;在支形地区,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最好是带领部队假装离去,诱使敌军前出一半时,我突然发起攻击,这样有利。在隘形地,我若先敌占据,就要用重兵堵塞隘口,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军已先我占据隘口,并以重兵据守,那就不要进击,若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就迅速攻取它。在险形地区,如我先敌占领,要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侍击敌人;如果敌人已先占领,那就主动撤退,不要进攻它。在远形地区,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勉强求战,于我不利。以上六点,是关于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要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详解】六地介绍了通、挂、支、隘、险、远六种地形以及应对方法。应对的主要原则就是:如何利用地形,使得自己有更多士兵参与战斗,使敌人有更少的士兵参与战斗,达到以多胜少的目的(如图4-92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2 六地以及应对策略

对于通、挂、支三种地形,文中给出了地形的定义,是从往返是否困难的角度进行的。通形是往易返易的地形;挂形是往易返难的地形;支形是往难返难的地形。通、挂和支三种地形是从妨碍通行的角度来说的,哪一方被妨碍通行,哪一方就不能有效的集中兵力,只能以部分兵力应战,这样利用地形而不被妨碍的一方就可以以多胜少,打败敌人。通形是对敌我都无妨碍,那么我方就要占高阳,利粮道。占高是因为制高点有三利益,包括妨碍通行、增加命中率和便于观察;占阳面是避开阴湿之地,士兵不容易生病;利粮道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补给充裕。挂形是往易返难,出兵容易,回兵困难。如果敌人没有防备,那么我们就可以攻其无备而获胜,不用担心失败的撤退问题。而如果敌人有防备,我方若不能获胜,撤退就会遇到困难,处于进不能获胜,退又困难的境地。支形是往难返难,敌我谁先出兵,谁就容易失败。因为出兵困难,先出兵的一方还没有把军队都派出,敌人就开始进行进攻,此时敌众我寡,后续援兵因为出兵困难而无法支援,最终导致失败。

隘、险和远这三种地形,本篇没有给出定义。《始计》篇写道:"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隘形对应于广狭的狭,险形对应于险易的险,远形对应于远近的远。隘形的策略是我占领了就封死隘口,使得敌人无法集中兵力进行进攻。敌人若占领并封死,我就不攻打;敌人若占领未封死就打。险形的策略是居高阳待敌,利用制高优势和阳面养生的优势,若敌人占领,我方就不攻打。远形的策略是不战,因为谁主动去挑战,都会因为路途而损兵折将,这一点孙子在《军争》篇论述过三十里、五十里和百里应战的损失。

《战争论》中介绍了地形和制高的影响。地形对战斗有三种影响,分别为妨碍通行、妨碍观察和对火力的防护。制高点有三种影响,分别是妨碍通行、增加命中率和便于观察(如图4-93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3 《战争论》中地形的影响

六地主要从是否妨碍通行的角度讲的,策略原则是尽可能占领制高点,并且使地形妨碍敌人通行而不妨碍自己通行。

《行军》篇介绍了山、水、斥泽和平陆这四地,《地形》篇介绍了通、挂、支、隘、险、远六种地形,《九地》篇又介绍了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这九种地形,那么四地、六地和九地有什么区别呢?

山、水、斥泽和平陆这四地是自然地貌,而六地增加了敌我双方,从是否阻碍通行的角度得到了六地,九地是除了增加敌我双方军队,还增加了敌我以及第三方国家位置对于地形的影响(如图4-94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4 《孙子兵法》的军事地理

简单地说,四地是自然地貌,六地增加了敌我军队,九地又增加了国家的战略位置。四地、六地和九地并不冲突,也有交集的地方。比如敌我双方的自然地形都是平陆,并且接壤,那么边界处因为是平陆而往返无阻碍,就是六地中的通形,边界处也是"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的地区,也就是九地中的交地。如果我方军队刚刚进入敌国领土,那么这块地就是轻地,如果我方已经深入敌国,那么这块平陆就是重地。四地、六地和九地都可以看作是军事地理,《战争论》中只介绍了自然地形,而没有六地和九地。

【管理学扩展】这段话介绍了六种地形,通、挂和支三种地形主要是从是否易进和是否易出进行分类的,通形是易进易出,挂形是易进不易出,支形是不易进。在管理学上,有行业壁垒一说,然后就会有易进易出的行业,易进不易出的行业,不易进易出的行业和不易进不易出的行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的门槛较低,投资也较少,是易进易出的行业;钢铁行业投资高,技术要求高,即使赔钱时,大部分企业也得继续生产,因为停产产生的损失更大,钢铁行业就属于不易进不易出的行业。隘、险和远三种地形是从广狭、险易和远近进行区分的,管理学也有类似的市场,小市场就是狭,比如某种罕见疾病的医药市场,如果对手已经抢占,那么就不要再去抢占了,因为市场太小,不值得花费大力气。险可以对应战乱国家的市场,或者风险较高的市场。远可以对应于距离比较远的市场,这种市场因为距离远而交易费用太高,不值得进入。

4.1.11.2 六败

第二章讲走、弛、陷、崩、乱和北这六败。

【原文】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译文】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这六种情况,都不是由于天灾造成的,而是由于将帅的过失所致。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攻击十倍于我的敌人,因而失败的,叫作走。士卒强悍,将吏懦弱,因而失败的,叫作弛。将吏本领高强,士卒怯弱,因而失败的,叫作陷。部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忿然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制,因而失败的,叫作崩。主将软弱而又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而失败的,叫作乱。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因而失败的,叫作北。以上六种情况,必然导致军队的失败;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详解】孙子在这里将军队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将、大吏(小将)和卒。将三者看成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实力(如图4-95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5 六败

把我方的将、大吏和卒看成一个整体,敌我实力相当,而我方却以110就是走,走的问题时我方剩余的兵力没有参与战斗,浪费了兵力,从而导致失败。从管理学丰田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没有充分使用的物品就是浪费,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杜绝浪费。弛指的是卒强吏弱,把将和大吏组成的吏弱VS卒强,导致军队实力不能发挥的是由于吏弱,他们是木桶最低的那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盛水的高度,应该增强吏的实力(如图4-96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6 木桶理论

陷指的是吏强卒弱,吏强VS卒弱,通过对比发现吏和卒的能力不匹配导致军队实力低下,所以应该加强卒的实力来增强整个军队的实力。崩指的是大吏(小将)不听指挥,而将又不知其能力,大吏和将都有问题,大吏的问题是不听指挥,将的问题是不知其能。大吏擅自出去应战,而将不知其能,就无法判断胜负,也就难以判断是否应该派援兵,派多少援兵,往哪派援兵。乱指的是将弱不严,教道不明,而吏卒则是吏卒无常,陈兵纵横。乱的问题出在将和吏卒两方面,将的问题是懦弱不严而管教不明确,吏卒的问题是没有养成规矩,横冲直撞,两方都需要加强管理。北指的是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吏卒的问题是无选锋,箭头不锋利就不能刺穿敌人,后边再大的力量,前进也是困难,因为箭头不锋利而导致阻力过大(如表4-6所示)。

4-6 系统分析六败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管理学扩展】从管理学TOC理论的角度说,系统的产出由系统的瓶颈决定,也就是由最弱的地方决定。将、大吏和卒组成的系统中,哪一个环节弱,都会导致军队整体实力弱。TOC认为,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制约因素——瓶颈,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瓶颈。任何系统可以想象成由一连串的环所构成,环与环相扣,这个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最薄弱的一环,而不是其最强的一环。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企业或机构视为一条链条,每一个部门是这个链条其中的一环。如果我们想达成预期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最弱的一环,也就是从瓶颈的一环下手,才可得到显著的改善。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瓶颈决定一个企业或组织达成目标的速率,我们必须从克服该瓶颈着手,才可以更快速地步伐在短时间内显著地提高系统的产出(如图4-97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7 链条强度由最弱环节决定

对于六败,将都有重大的责任。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将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断地提升自身实力,也对部下要求严格,不断提升部下的实力,这样军队的整体实力就提高了。

4.1.11.3 地形是辅助力量

第三章讲地形是用兵的辅助力量,得到地利更容易获胜,应对于第一章。

【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译文】地形是用兵的辅助力量。正确判明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将帅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去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就必然失败。所以,如果根据战场实情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地打;如果根据战场实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作为一个将帅,应该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罪责,只求国家和军队得以保全,符合于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算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

【详解】地形是用兵的辅助力量,即地形是一种力量,要么加强我方实力,要么加强敌人实力,或是要么削弱我方实力,要么削弱敌方实力(如图4-98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8 地形是用兵辅助力量

聪明的将帅应该尽可能借助地形增加自身实力,削弱对手实力,这样我方和敌方的力量对比优势加大,我方获胜的可能增大。现场的将帅比远方的国君更了解战场形势,不应该以国君的命令为执行目标,而是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其行动的衡量准则,有利于国民就去做,不利就不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从丰田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说,处理问题讲究的是三现,即现场、现物和现实。一切从现场出发,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的对策解决,而不是远方猜想和遥控。

4.1.11.4 爱兵如子使其可用

第四章讲爱兵如子使其可用,对应于第二章。

【原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译文】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卒就可以跟随将帅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生共死。但是,对士卒如果过分厚养而不能使用,一味溺爱而不能驱使,违犯了纪律也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好比"骄子"一样,也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详解】爱兵如子是为了和士兵同心协力,这样产生的成果才最大(如图4-99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99 爱兵如子

有三种士兵不可用,厚待而不能指使的,抚爱而不能命令的,违法乱纪而不能治理的士兵都不能用。这种士兵应该清除出军队,以防止影响其他人。因为他们不听命令,也影响长官的权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能服从命令的士兵就不应成为士兵。《行军》篇写道:"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已亲附的士兵不听从调遣,则不能用。

【管理学扩展】对于不可用的士兵,应该如何处理呢?绝大多数将领可能是直接将其从军队中驱除。在企业管理上,也会经常遇到不称职的员工,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来看看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是如何处理的?对于不称职的员工,稻盛和夫选择首先去查看这名员工的品性和忠诚心,类似于五事中的道。如果这名员工的品性和忠诚心不行,比如根本就不喜欢这份工作,对公司没有归属感,这种人应该让其离开公司。而对于那些对公司充满热情也工作卖力的人,虽然能力不强,但是还是要留用。稻盛和夫说:"日本自古就有'用人为墙,用人为城'的说法。如果把企业比作城堡的话,员工就是这座城堡最下面的石墙。在修筑石墙时,既需要巨石,也同样需要碎石。当用巨石垒出石墙后,还必须用大量的碎石来填充巨石之间的缝隙,这些碎石的作用就是要让整个石墙保持牢固。就有如这些小碎石一样,在企业内部肯定会有一些员工,虽然能力不强,但是他们具备良好的个性,与周围同事相处融洽,并且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勤勤恳恳、努力奉献。企业在推行精干型的经营战略时,这样的员工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累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企业对于这类员工的雇用,在短期内或许会给企业经营造成损失,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却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牢固,因此他们对于企业而言同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4.1.11.5 知己知彼知天地

第五章知己知彼知天地,然后可以获胜,是全篇的总结。

【原文】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译文】只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敌军不可以打,取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只了解敌军可以打,而不了解我军不能打,取胜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了解敌军可以打,也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地形条件不可以打,取胜的把握仍然只有一半。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他行动起来,目的明确而不迷误,他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而不呆板。所以说:了解敌方,了解我方,就能必胜不败;了解天时,了解地利,胜利就不可穷尽了。

【详解】影响胜负的包括我方的实力与战术,敌人的实力与战术,以及天地的影响。忽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失败(如图4-100所示)。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的主要原则

4-100 知己知彼知天地

知己才能有效地集中优势兵力,知彼才能打击到敌人的弱点,而知天地才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战斗,利用天时和地利增强我方的力量,进而增加我敌的力量对比优势,从而获得胜利。

知彼知己知地形才能获得胜利。比如知道自己没有六败的问题,敌人有吏强卒弱的问题,那么就是可以进攻敌人的,但是又发现敌人占据险形,那么由于敌人占据地利而不应该进行进攻。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