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F与游击战的分散兵力

  • A+

力量F与游击战的分散兵力

 

游击战的基本原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如图3-80所示)。"

力量F与游击战的分散兵力

图3-80 游击战四原则

游击战是一种弱者战略,是因为实力不如对方,不能进行正面的作战,所以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侧面作战的方式。《战争论》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战争论》强调集中兵力F,而游击战的核心原则是分散兵力F,强调分散。游击战的分散让敌人找不到可以做决定性的打击点。游击战是常规战争的反运用,是根据强者的战略而采取的适应性战略。

游击战既是一种战略,也是一种战术,游击战通过分散自己的兵力不与敌人优势兵力作战而保存实力,在局部战斗中集中优势兵以较小的代价歼灭更多敌人,积累局部优势,直到兵力优势反转而进行会战,从而打败敌人。

游击战中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与《战争论》中"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增加力量,而各种"统一战线"就是这一原则的具体表现。

敌进我退,由于敌人的实力大于己方实力,采取正面作战会损失惨重,很容易遭受失败,所以当敌人进军时,己方应该撤退以求自保。

孙子在谋攻篇中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能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所以,用兵作战的原则是:当我方兵力是敌方的十倍时,便把敌人围困起来加以聚歼或威逼其投降;当我方的兵力是敌人的五倍时,便对敌方发起猛烈的攻击;当我方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时,应该设法将敌军分散,然后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当敌我双方兵力相当时,可以与敌交战;当我方兵力少于敌方时,应该设法摆脱敌人;当我方实力明显弱于敌方时,则应尽量避免与敌正面交锋。所以,实力弱小的一方若坚持与强敌硬拼的话,就必然被实力强大的敌人制服擒获。孙子将双方军队的实力对比分为6种情况,并且分别给出了应该采取的战术。当自己的实力不如对方时,应该采取"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战术,如果不采取这种战术而硬拼的话,就会如孙子所言"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所以当强大的敌人进攻时,实力弱小的我们应该采取退却的战术,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敌驻我扰,敌人驻扎在某地按兵不动时,我军要对其骚扰。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有差距,不能与敌方正面冲突,所以采用侧面骚扰的方式。并且骚扰也是有时机的。敌人在进攻状态时对其进行骚扰,敌人应变迅速,很容易与敌人产生正面冲突;而当敌人进行驻扎时,是为了休息,不完全在备战状态,此时对敌人进行骚扰,敌人要转换成进攻状态需要时间,这段时间足够我方撤退而不与敌人形成正面冲突。在敌人驻扎时进行骚扰,可以让敌人时刻感觉到威胁,扰乱敌方的军心,使敌人不能休息好,从而减少敌人的战斗力。孙子在虚实篇说"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意思是说敌人若处军安逸,就要能使之疲劳;敌人若是饱食,就要使其饥饿;若敌人安守不动,就要使他出战。敌驻我扰就是通过侧面的骚扰,消耗敌人的锐气和战斗力。

敌疲我打,指敌人疲惫时,我们再与敌人作战,这样敌人的优势兵力所带来的强大战斗力会由于敌人的疲惫而减弱许多,而相比之下,双方的实力差距就会缩小很多,甚至由于敌人过度疲惫,而抵消敌人武器和数量上的优势。这时再与敌人战斗,则更容易减少己方的损失,并且取得较大的成果。孙子在军争篇中写道"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意思是说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一般来说,敌人初期时的士气饱满旺盛;等战争持续一段时间,则人力困倦而士气亦懈怠;战至后期,则人心思归,士气完全衰竭。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从士气上制服和战胜敌人的方法。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就是从心理上制服和战胜敌人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军休整安逸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就是从体力上制服和战胜敌人的方法。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步调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就是以权变灵活对待敌人的方法。

敌退我追,是指敌人退去时我方进行追击。敌人的退去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敌人非战败撤退,也可能没有战斗就撤退了。此时追击敌人,敌人无心恋战,会获得一些好处。而也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状态,敌人立即进入进攻状态或者撤退只是引诱我方追击,从而形成正面冲突,这对我方很不利,这违背了实力弱小的一方不应与强敌正面冲突的原则。

第二种情况是敌人战败撤退。此时追击敌人容易获得更多的成果。这与《战争论》的第4条原则"用最高的精力来追随已获的成功。追击已败的敌人实为获致胜果的唯一手段"是一样的。

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194712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十大军事原则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挠,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原则开始,后经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逐渐发展和完备的。它概括了军事原则中的全部问题,既是战略指导原则又是战役、战术指导原则,不仅运动战适用,阵地战、游击战也完全适用。这十条作战指导原则,最基本的是争取主动,集中优势、各个歼敌的歼灭战思想,每一条都贯串着这一指导思想和为实现这一指导思想所必需的措施。

十大军事原则为:

第一条: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第二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夺取大城市。

第三条: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第四条: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灭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第五条: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第六条: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第七条: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意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第八条: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第九条: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第十条: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军事学的核心原则为:集中优势兵力,使用正奇作战方式,在同一时间,打击敌人的弱点,从而使兵力的对比优势逐渐扩大,形成正反馈效应,最终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果。我们来逐条分析一下十大原则。这个核心原则可以分为4条:(1)集中兵力;(2)奇袭;(3)同一时间打击敌人;(4)打击敌人弱点。

第一条: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在总体的实力比较上,敌强我弱,所以不能和敌人的主力进行会战,因为这样就是敌人集中兵力打击我方的集中兵力,但是敌人的人数多,装备强,我方就会被敌人以多胜少,所以不能进行主力会战。而是要采用蚕食敌人的方式,在局部战场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分散的军队,不断蚕食敌人的优势,最终使得我方的绝对实力大于对方,此时才可以进行主力会战,然后以多胜少的打败敌人。

第二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夺取大城市。

敌人实力强,并且主要驻扎在大城市,相对而言,小城市和中等城市和乡村就布防薄弱,是敌人的弱点,所以我方要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这个弱点。然后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力量,待我方力量强大时,就可以和敌人进行主力会战,并且夺取大城市。

第三条: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由于敌强我弱,我方的主要目标是削弱敌人力量,达到我强敌弱的目的,才能进行最终的主力会战,赢取全局的胜利,这是总的目标或者战略。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就可以削弱敌人的实力,从而完成战略目标,而夺取城市或者保守城市都会使得我方需要分散兵力,这就削弱了我方的实力。保守或夺取城市都容易被敌人集中兵力进行歼灭,因为我方是弱小的一方,应该以运动战为主,因为我方运动迅速,这样就不给敌人调集军队来对付我方的时间,才能在局部形成我强敌弱的局面,才更容易战胜敌人。对于分兵保守城市,孙子说:"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我们要让敌人分散兵力,而我方需要集中兵力,这样才能达到以我之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分散兵力的目的。

第四条: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灭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这条主要讲的是集中兵力。虽然我方的绝对实力小于敌方,但是可以在局部集中兵力,形成局部我强敌弱的局面,然后以多胜少打败敌方。不断的通过这种局部胜利来削弱敌人实力,最终形成我强敌弱的局面,然后打败敌人。克劳塞维茨通过研究战争史,得到2倍兵力足以战胜敌人。在兰切斯特第二法则中,兵力对比优势越大,则伤亡越小,所以我方集中的兵力越多,就可用越小的伤亡获取更大的利益。包围敌人有什么好处呢?《战争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包围敌人有三大利处,包括多面进攻,命中率增加和切断敌人退路。

第五条: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以有备之师打击敌人无备之师,这样敌人的实力就不能有效发挥,奇袭就是以有备打击无备。孙子说:"以虞待不虞者胜",就是指以有备之师打击无备之师。关于敌我是否有备会有四种情况,包括我有备敌有备,我有备敌无备,我无备敌有备,我无备敌无备,而我方要追求的不仅是我有备,还要敌无备,这样就能以实击虚。奇袭是获胜最强有力的因素,隐蔽和快速是奇袭的双翼。我方在准备时要做到隐蔽,防止敌人发现而有所防备,我方采取行动要快速,不给敌人时间进行调整。

第六条: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从动量定理的角度来说,战斗是暴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积累效应这个成果是力和时间的乘积,只有使得力量和时间都最大化,才能使得成果最大化,所以需要军队可以连续作战来增加力量持续的时间。

第七条: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意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装甲战》的核心原则是:快速运动可以获胜。所以我方尽可能争取运动战,可以增加获胜的可能。由于敌强我弱,如果打长时间的阵地战,这样敌人就会不断地调集军队到战场,最终使得这个局部战场敌强我弱,我方就容易失败。我方运动战主要有5种形式,包括:(1)诱敌深入;(2)围城打援;(3)攻城打援;(4)以我之行动来左右敌人,而在敌运动中围攻之;(5)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不计一城一地得失,调动敌人于运动中歼灭之;(6)乘敌立足未稳或仓促转入防御之际而围攻之;(7)深入敌人统治区,调动敌人于运动中歼灭之;(8)打退却中的敌人。

第八条: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由于总的目标是解放全国,所以所有的城市都需要解放才行。这样就有了先后之分,而不是只选择敌人弱的进行解放。选择从敌人弱的城市,到敌人守备强的城市,这是由于敌强我弱,所以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削弱敌人实力和增加自己实力,最终达到我强敌弱,然后打败敌人。

第九条: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由于敌强我弱,敌人装备先进,人员众多,我方装备落后,人员少,通过就地补充不仅可以有效削弱敌人,同时还能增加自己。比如某一局部战场敌人有10万人,我方有20万人,假设我方将敌人全部歼灭,我方损失5万人,那么我方剩余15万人。但是如果将敌人俘虏收编为我所用,我方的兵力可能就达到了25万人,这就是孙子所说的"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对于补给,孙子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因粮于敌,不仅可以降低敌人补给,而且来能增加自己补给,这样一对比,我敌补给差距就变得更大了。

第十条: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为什么需要休息,因为长时间战斗会使人精疲力竭,武器长时间工作也容易损坏,所以需要定期修整,从而恢复体力和精力,补充弹药等。但是由于战斗是力量的对抗,我方希望我军通过修整而恢复力量,但是不希望敌人通过修整恢复力量。弗雷德里克•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对于工作和休息有着深刻的论述,如果一个人一直工作而不休息,那么他不久就会精疲力竭,而如果他进行合理的工作和休息,他的产出会多很多。泰勒举了搬生铁的例子,他写道:"如果施密特为赚取更高的工资而选择每天搬运47长吨的生铁,但没有人指导或引导他掌握生铁搬运的技巧或科学,那么,也许只干到中午11点或12点,他就该累倒了。他不得不毫无间断地搬运,致使肌肉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而这是肌肉复原所必需的,因而,每天早早地,他就彻底累垮了。但是,如果有一个了解这条规律的人站在他旁边,指导他工作,日复一日,直到他养成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的习惯,那么,每天他就能匀速搬运,整天下来他都不会感到太过疲惫。"通过《科学管理原理》来指导工人合理的工作和休息,工人的产出量是之前的3.8倍。对于人,需要合理的工作和休息,这样可以增加产出;对于设备也是一样,比如设备的定期检修。所以军队和武器都需要合理的使用和休息,从而使得他们的产出最大化,这个可以参照《科学管理原理》,可以通过工业工程的方式找到最优的战斗和休息的节拍。对于敌人,可以轮流派部队去骚扰他们,使他们不能得到休息,从而降低敌人的战斗力。

十大军事原则是根据敌强我弱,敌人占领大城市这个基本情况而得到的。由于敌强我弱,我方就不能和敌人进行决战,而是要不断地削弱敌人实力和增加自己实力,最终使得我强敌弱,然后进行主力会战而打败敌人。不能进行决战,又要削弱敌人,所以就要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局部战斗,通过小胜来削弱敌人。由于敌人占领大城市,所以小城市和农村的布防就薄弱,这也就给了我方通过占领这些城市来增加自己实力的目的。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