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帕金森定律在时间上的运用

  • A+

6.4.5 帕金森定律在时间上的运用

内容提要:帕金森定律是一个关于论述时间是如何被浪费的。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换一种说法是:工作总是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被完成。帕金森定律还有在组织上的应用,也叫"金字塔上升",指的是在组织上的运用是用能力更差的下级来填满组织金字塔,导致团队战斗力下降。

前四种方法讲述的是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提高产出;帕金森定律则讲述时间是如何被浪费掉的。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换一种说法是:工作总是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被完成。如果一个人被分配了1个小时的具体工作,那么他会在前7个小时做和工作无关的事情把时间填满。等到最后1小时才开始去做被分配的工作,而前7个小时本来也可以用来工作而增加成果,但却被浪费掉了。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nmV的角度来说,工作时间8小时没有改变,但是他只把1小时的时间用于工作上,所以获得的成果减少。

诺斯古德·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帕金森定律除了在时间上的运用,最经典的是在组织上的运用。在时间上,帕金森定律描述的是用无用的事情将时间填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在组织上的运用是用能力更差的下级来填满组织金字塔,导致团队战斗力下降。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如图6-47所示)。

6.4.5 帕金森定律在时间上的运用

6-47 金字塔上升

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nmV的角度来说,不称职的官员有三个选择方向α,而他选择了一个最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整体的方向。

苹果公司原CEO乔布斯为了防止帕金森定律而导致的企业笨蛋大爆炸,在招聘新员工时,他会安排候选人直接面见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库克、泰瓦尼安、席勒、鲁宾斯坦,还有艾弗——而不是只见一下部门经理。"然后我们就会一起讨论他们能不能入选。"乔布斯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笨蛋大爆炸",免得公司上下充斥着"二流人才"。

"帕金森定律"、"墨菲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墨菲定律的极端表述为: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管理学家高德拉特的TOC制约理论中通过时间缓冲来应对墨菲效应的发生,减少扰动对系统的影响,从而增加系统的有效产出。

彼得原理的表述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原理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迈克尔•戴尔在斯坦福的演讲中说:"彼得原理还有另一种形式,那就是岗位的成长比个人成长得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