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要原则

  • A+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要原则

 

《战略概论》是《战争论》的第三篇,是全书的核心内容,主要论述了战略的定义和三任务、战略五要素和战略四原则,其中战略四原则是《战略概论》的核心(如图3-14所示)。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要原则

3-14 战略的主要原则

3.1.5.1 战略定义和三任务

在战略的论述中,《战争论》首先给出了战略的定义,战略的定义是: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然后给出了战略的三种主要任务,分别为拟制战争计划,拟制各战局方案及部署战斗,根据实际战争做必要修改。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说,战争计划是总目标,拟制各战局方案及部署战斗是分目标,就是将总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分目标,根据实际战争做必要修改,相当于系统思考的反馈和修正环节。战略三任务包含了负反馈控制的目标、执行和反馈修正,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如图3-15所示)。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要原则

3-15 战略三任务

《战争论》中写道:"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因此,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所有这一切,大多只能根据那些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的预想来确定,而许多涉及细节的规定根本不能在事先做好。因此很明显,战略也必须到战场上去,以便在现地处理各种问题,并且不断对总的计划做必要的修改。所以,战略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停止工作。"

战斗的目标是使敌人无力抵抗,手段是消灭敌人。战术的目标是胜利,战术的手段是使用军队;战略的手段是利用战术的胜利,战略的目标是促使与敌人的媾和。战斗的目标是完成战术的手段,战术的目标是完成战略的手段。战略可以看作对于整个战争的总体规划,战术用来实现战略目标,战斗用来实现战术目标。《战争论》中写道:"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因此,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也就是拟制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

战略三任务中包括拟制战争计划,《战争论》的第八篇专门论述《战争计划》。

【管理学扩展】战略三任务也可以应用于管理学中,有点类似于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战术和执行。比如一个企业使用的战略是聚焦战略,它只聚焦某一局部市场,战术上通过只服务这个局部市场来完成聚焦战略,执行上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例如一家企业的战略是只聚焦奢侈品市场,那么它就要放弃大众市场,在战术上它通过高价和限量等手段来达到排除大众客户,聚焦奢侈品市场的战略,在执行上,如果发现自己的某种奢侈品好卖,可以通过提高售价或者减少供给数量等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3.1.5.2 战略五要素

战略五要素包括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战争论》中写道:"我们可以把决定战斗的运用的战略要素适当地区分为以下几类: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精神素质及其作用所引起的一切属于第一类;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等属于第二类;作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只要它们的几何数值是有计算价值的)属于第三类;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属于第四类;最后,一切补给手段等属于第五类(如图3-16所示)。"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要原则

3-16 战略五要素

精神要素包括统帅才能、军队武德、民族精神、胆量和坚忍。物质要素包括军队数量、编成人数和兵种比例(如图3-17所示)。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要原则

3-17 战略五要素

数学要素包括直线式作战和向心圆式作战,其他作战是这两种作战不同比例的组合。《战争论》写道:"整体的几何形式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直线式,另一种是向心圆式。所有其他一切形式都是以这两个形式中的二种为基础引申出来的。"

在直线作战中,双方利弊相等。《战争论》写道:"显然,直线式可以看作是对双方利弊相等的形式,因为双方的条件完全相同。"

向心圆式,双方利弊不相等。向心运动,即包围形式有三种利益和两种不利。三种利益包括多面进攻、命中率增加和切断敌人退路。两种不利包括集中兵力速度慢和信息传达被削弱。《战争论》写道:"使用兵力时采取包围形式有一个特点:它不仅能够增加双方同时使用的兵力总数,而且使我方有可能比敌人投入更多的兵力。包围开式的第二个利益是,子弹的命中率只要能够增加1倍,那么集中射击的效果就大为提高。第三个利益是能够切断敌人的退路。

但是,包围形式也有一种特殊的不利,这就是包围时兵力分散在较大的空间中,因此它的作用从两方面受到了削弱。包围者用于通过一定空间的时间不能再用于战斗了。这时,包围者所进行的一切不是恰好垂直于敌人战线的运动,比被包围者所通过的空间大,因为被包围者或多或少地是在他的小圆的半径上运动,而包围者是在大圆的圆周上运动,这就有很大的差别。整体的统一性也会由于传递情报和命令需要经过的空间较大而受到削弱。"

离心运动,即被包围有两种利益,包括兵力集中和内线运动。《战争论》写道:"可是军队在离心运动时,相应地有什么优点呢?显然是军队集结在一起和在内线运动这两点。"

地形要素包括地形的影响,制高点、山脉和河流等。地形有三种影响,包括妨碍通行、妨碍观察和对火力的防护。制高点有三种影响,包括妨碍通行、增加命中率和便于观察。

统计要素包括一切补给手段。

战略五要素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抵抗力=意志力×暴力,意志力对应于精神要素,暴力对应于物质要素,它们的乘积等于抵抗力。而力量除了大小,使用的方向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直线式和向心圆式作战方式就是抵抗力使用的方向不同,则产生的成果不同,所以战斗力=抵抗力×方向。《孙子兵法》写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用好了就是助力,用不好就是阻力,可以把地形看作是外在的力,和战斗力一起决定了我方的合力,所以合力=战斗力+地利=意志力×暴力×方向+地利,由物理学可知,合外力决定作用效果。而统计要素指的是一切补给,因为暴力是需要消耗资源的,而补给就是暴力的补充,为了使得暴力尽可能地维持其原有大小而不减少,物质要素是暴力本身,而统计要素是维持暴力(如图3-18所示)。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要原则

3-18 战略五要素的相互关系

战斗力=意志力×暴力×方向,这个公式和稻盛和夫的结果方程式是类同的,结果方程式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战斗力方程式中的意志力对应于热情,意志力越强,则坚持的时间越长,暴力对应于能力,暴力越大,产生的成果越大,方向对应于思维方式,都是指力量的使用方向。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来说,暴力对应于力量F,方向对应于方向α,意志力对应于时间t,战斗力对应于成果MV

《孙子兵法》也有类似战略五要素的东西,被称为五事,包括道、天、地、将和法。可以参见《孙子兵法》中关于五事的分析。

3.1.5.3 战略四原则

战略四原则是本篇的核心,第一原则是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第二原则是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第三原则是不可浪费时间,行动快速可获得先机。奇袭,为获致胜利的最强力因素。第四原则是用最高的精力来追随已获的成功。追击已败的敌人实为获致胜果的唯一手段(如图3-19所示)。

《战争论》第三篇《战略概论》的主要原则

3-19 战略四原则

关于战略四原则,《战争论》写道:"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尽最大的努力动员我们可以动员的一切力量。

第二个原则是:在将要进行主要进攻的地点上尽可能多地集中兵力,为了在这个主要地点上更有把握地取得胜利,宁可在其他地点上忍受不利。主要地点的胜利将消除其他的一切不利。

第三个原则是:不丧失时间。如果我们从推迟行动中不能得到特别重大的利益,那么尽可能快地行动就很重要。我们行动迅速,就能使敌人的许多措施在其准备过程中就遭到破坏,就能首先得到舆论的支持。出敌不意在战略上起的作用比在战术上重要得多;它是导致胜利的最有效的因素。

第四个原则是:以最大的毅力来利用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只有对被击败的敌人进行追击才能获得胜利的果实。

第一个原则是其他三个原则的基础。如果人们贯彻了第一个原则,那么人们就可以最大胆地去实现其他三个原则,而不会孤注一掷。第一个原则为在后方不断形成新的力量创造了条件,利用新的力量可以使任何不利的情况重新好转。"

如果说《战略概论》是《战争论》的皇冠,那么战略四原则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战略四原则是《战争论》最核心的原则。

关于时间上的集中兵力,克劳塞维茨认为如果战争像机械碰撞一样,就要在同一时间投入全部兵力,但是实际并不是,所以可以陆续的使用兵力。如果战争像机械碰撞一样,那么它就和兰切斯特第二法则相同,如果完全是相互抵消的话,就和兰切斯特第一法则相同,而现实战争是在兰切斯特第二法则和第一法则的中间。如果战斗是近距离的作战,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地同一时间投入更多兵力,而如果是远距离作战,就可以陆续的投入兵力。

《战争论》写道:"战争是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量的碰撞,从这里自然会得出结论:较强的一方不但可以抵销对方的力量,而且还可以迫使对方作反方向的运动。因此,在战争中根本不容许陆续(逐次)发挥力量的作用,同时使用规定用于一次碰撞的全部力量必须看作是基本法则。

但是,只有战争确实像机械碰撞一样,才会产生上述现象。如果战争是双方力量持续不断地相互抵销的过程,那么力量的作用当然也就可以陆续发挥了。在战术上就是这样,这主要是因为火器是一切战术的重要基础,但也还有其他原因。如果在火力战中以一千人对五百人,那么双方伤亡的多寡同双方参战人数的多少都有关系。一千人发射的子弹比五百人多一倍,而一千人被击中的可能性也比五百人被击中的可能性大些(因为一千人的队形一定比五百人的队形更为密集)。假定一千人被击中的可能性比五百人大一倍,那么双方的伤亡就会相同。例如用五百人战斗的一方伤亡二百人,那么用一千人战斗的一方也同样有二百人伤亡。如果用五百人战斗的一方还有五百人保留在火力范围以外,那么,双方都还有八百个可以战斗的人。但是,其中一方的八百人中有五百人是弹药充足、体力充沛的生力军,而另一方的八百人却都是队形松散、弹药不足和体力受到削弱的士兵。不过,仅仅由于一千人比五百人多一倍,被击中的可能性就大一倍,这样的假定当然是不正确的。因此,保留半数兵力的一方也可能在一开始就受到较大的损失,这是一种不利。同时还必须承认,在一般情况下,用一千人战斗的一方一开始就拥有把敌人逐出据点和迫使敌人退却的有利条件。但是,他以后作战时只有八百名经过战斗而处于松散状态的士兵,对方却有五百名生力军,而且参战过的士兵的战斗力被削弱的程度也不会比他严重得很多,这是对他不利的。至于上述两种有利条件同这一种不利条件能否抵销,这已不是进一步分析所能明确的问题,必须依靠经验来判定。在这里,凡是稍有战争经验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优势在拥有生力军的一方。

由此可见,在战斗中使用过大的兵力将会导致多么大的不利。尽管使用优势兵力在最初可能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在以后却可能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不过,只有当军队秩序混乱、队形松散和体力疲惫时,换句话说,当出现每次战斗中都会有的(胜利的一方也会有的)危机时,才有上述危险。因此,当一方的军队处于削弱状态时,对方相当数量的生力军的到来就起决定性的作用。"

《战争艺术概论》也有战略四原则,具体参见《战争艺术概论》中的分析。

【管理学扩展】在管理学中,战略四原则也可以使用。动员一切力量和管理学中动员全员参与经营类似,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丰田汽车和京瓷,而使用阿米巴经营的公司都是强调全员经营。集中力量于决定性打击点在管理学中也有应用,定位理论就是受这条启发而获得的,TOC制约理论也是强调将力量集中于瓶颈这一点上,瓶颈点就是决定性打击点。奇袭在管理学中可以对应于侧翼战或者迈克·波特的歧异化战略,都是强调打击敌人没有准备的点。追击已败敌人在管理学上可以对应于乘胜追击。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